为什么很多企业,微信生态做的相当成功了还要去做APP?

发布日期: 2020-09-16

我们先举个例子来直观感受下小程序和APP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用过支付宝,在其内部包含着很多小的服务:手机充值、城市服务、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加油服务,等等一大堆服务。这些细小的、功能单一的服务放在支付宝这个超级APP里,你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且用起来也很方便。

 

那如果这些小的应用都单独拿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APP,你每用一个服务都需要从应用商店里下载安装,而他们其中很多服务,你可能几个月才使用一次,甚至只会使用一次,但却要长时间的占用你的手机空间。这样的模式,可能多数人都不会喜欢。

 

把这些小的服务都“折叠”进微信中,无需下载安装,用户想用时就搜一下,用完即走。微信小程序有些类似于上面寄生在支付宝里的各类服务。他们具有业务简单、明确,使用频率较低等特点。


为什么很多企业,微信生态做的相当成功了还要去做APP?

 

轻量级、功能单一的服务适合小程序;而业务复杂的应用适合用APP。

 

轻和重是从小程序和APP的特性上在区分两者的差异,这里创研股份提出一个按产品规模划分小程序和APP的观点: 绝大多数创业者在MVP阶段,会采用小程序方案;而当产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创业者依然会开发自己的APP。

 

美味不用等最初只在微信里向用户提供“排队叫号”服务。你只需扫描一下店家的二维码,就可以去逛街了。这个服务号会在快排到你的时候向你发送一条微信提醒,你不需要守在店里排队。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迅速推出了自己的APP。 围绕着“排号”这个核心功能,增加了点评、实景拍照、排行榜、美食专题等一些列附加功能。

 

罗辑思维从一个每天推送一条语音的自媒体,到在微信里卖书,再到现在推出自己的APP得到。

 

为什么美味不用等和罗辑思维在微信生态中做的相当成功后还要开发APP?就在微信内部深化产业链不好吗?可能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单一的服务在中国极难产生回报,产品需要不断的链接。

 

国内的付费习惯还没有养成,想靠出售服务盈利在目前情况下很困难,尤其是To C的产品。大多数产品会依靠一款拳头产品切入市场,在获取用户后,开辟一系列增值业务和附加功能,这才可能有盈利的想象空间。任何一个产品都很难保持克制和不膨胀,这是资本、模式的需要。

 

张小龙一直讲克制,一直和腾讯内部诸多“势力”博弈,但微信还是成为了一个超级APP,日渐臃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商业模式的趋势,也是万物进化的规律。如果你熟悉成熟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分布是多么的广泛,就会对这个结论不足为奇。

 

那么小程序有可能承载这些附加的增值业务,允许开发者逐渐完善自己的产品及商业布局吗?

 

目前看来,可能性比较小,因为这和小程序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即使微信放开政策,可以 想象的空间也很小,你只能在微信给你划定的一个小范围内做流量的变现,这远远不及独立出一个APP所带来的价值。


 

第二、对于微信生态的不信任感,导致了这种“逃离”。

 

最近和一个创业者聊天,我问他,小程序来了,你还考虑做APP吗?他说:做,小程序和APP都会考虑做。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总感觉小程序不是我自己的,而APP会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我会觉得我对APP有绝对的控制权,即使做小程序也只是为了给我的APP引流。

 

有这样感觉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可能是对Web APP技术的不信任,可能是对于将应用建立在另一个应用这种模式的不信任,也有可能是对腾讯的不信任。

 

腾讯对于自己利益保护是毫不手软的, U步、虾米音乐、微软小冰,都曾被微信封杀过。淘宝就更不用说了,相爱相杀,斗智斗勇,年年都是大戏。孰是孰非,很难界定。

 

这些产品由于只是借助微信的关系链,而并非完全寄生于微信,被封杀也只是少了一个推广途径,没有了微信还有微博等其他媒介。 而完全根植于微信生态的小程序,如果被封杀或是被规则打压,几乎没有退路可走。

 

那APP就很可靠吗?目前看来确实比小程序要靠谱很多。主要一点还是生态主宰者的格局 。

 

无论谷歌还是苹果,都是科技界的顶尖公司,这样的公司盈利手段、业务方向、产品级别都要高出普通公司若干个等级,他们关注的是科技趋势和标准发展,很少在消费业务上同创业者竞争。

 

此外,谷歌与苹果对于开发者更多的是抱有“合作心态”,我需要你帮我壮大生态,你需要我为你提供平台。这些引领科技方向的公司,更容易给创业者们足够的信心。

 

相反,腾讯投资了很多的C端消费领域公司:京东、滴滴、饿了么、人人车、SuperCell、盛大文学、龙珠直播,几乎覆盖了电商、金融、娱乐文化、O2O、在线教育等各个领域,创业者几乎不可能绕开腾讯的利益圈。腾讯既是裁判也间接的是运动员,能否保持一个公正和开放的态度,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第三、生存在APPStore和微信夹缝中的小程序将承受更多规则压力。

 

在微信内不仅会受到微信的政策压力,还会受到苹果的压力,小程序的政策环境只可能比APPStore更加苛刻。

 

小程序虽然支持HTML5的Canvas,但据说苹果不允许在小程序里做游戏;每个用户可能最多只能安装20个小程序;这些限制是外部规则的第一个压力。

 

毕竟微信是寄托在另一个生态上的APP,本身就会受到约束。 随着小程序生态的演进,这样的内外部压力会逐渐增强,创业者们再次选择APP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所以,小程序更多的会和原生APP互补,服务于产品的不同阶段。建议创业者在产品早期用MVP思维来构建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开发成小程序来试错,利用微信天然的获客能力和传播链条来推广。后期再考虑将流量引到原生APP中进行流量变现。

 

虽然有以上诸多不稳定因素,但小程序生态的出现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依然是个利好,它给了独立开发者以及初创团队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前不敢尝试的idea都可以借助小程序这个平台进行试错,我们期待更多小而美的产品在微信小程序开发中爆发。

推荐新闻